2024-07-22 22:50:38
庇佑郑州
归属: 读书笔记 |
- 俗话常讲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,这都是口业。五欲里面,财色名食睡,世间人哪一个不贪吃?这是大病,世间人许许多多的病都是贪吃得来的,所以饮食卫生要特别留意。
- 尤其是现前这个时代,什么样的怪病、病菌到处都有,不小心就传染了,传染的时候你不晓得,病发作的时候来不及了,没救了,所以饮食样样要小心。
- 实实在在说,饮食挑口味,谁知道味道?舌头。舌头就三寸,为了这个三寸的舌头,一天到晚忙来忙去,实在不值得!
- 不管是怎么样的美食,到喉咙下面就没有味道了,为了三寸舌,人们费多少精神、费多少心血、甚至于杀害多少众生,为谁造的业?为这三寸舌头造业。这不值得,实在不值得!
- 饮食不能没有,我们要靠饮食来维持身命,来养这个身体,可是古人又说“病从口入”,由此可知,饮食要讲求营养,要讲求卫生,要讲求适量,但是可不能贪吃。
- 暴饮暴食,这个对自己讲是不自爱。你贪吃,吃得太多,超过分量,你的肠胃消化系统负荷不了,那就容易得病,那问题就严重!
- 贪吃,这是一切众生的通病。世间人好吃、贪吃,吃的是众生肉,在一生当中,为了三寸的舌头,不晓得造了多少罪业。就为这么一点点舌根的享受,造无量无边的罪业,实在不值得!
- 所谓“食色性也”,无论是古今中外,可以说很少不贪色的,很少不贪吃的,一切物欲当中,这两种是什么性?六道轮回的根性。诸位要晓得,这两样东西贪着,不能放下,六道轮回就不能出离。
- 出身贫贱的人,他知足,他快乐;世间那些富贵人家,他要不知足,天天在追求,天天在那里烦恼,他的苦恼永远断不掉!
- 自私的人很苦,现在苦,将来更苦!为什么说将来更苦?自私自利的人,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,损人、害人,后头有果报,将来人家报复要加倍,“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”,他怎么不苦?
- 心量小的人最苦,也最可怜!心量小的人,烦恼习气重,处处分别执着,念念都想到自己,跟佛的心愿不相应,我们讲得三宝的加持,他得不到!
- 西方世界,经上讲得很清楚,“诸上善人俱会一处”,心量小的,不能容忍他人,不愿帮助他人,就不是善人,他佛号念得再好,纵然阿弥陀佛欢迎他去,那边大众不能接受他,所以说,这心量小的人最苦,也最可怜!
我们经常会有烦恼,我也经常有烦恼。几乎是天天有烦恼。晚上无意在王志勇博客中看见佛学的博客,点击进去看了一下,正好有一篇合适的,就转过来。愿与更多的人分享。
继续阅读《佛学是这样解释烦恼的》
- 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。
- 事情多,你烦恼就多;认识的人多,是非就多。
- 烦恼多、是非多,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?
- 真正要想成就,不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事情,最好不要去多问。
- 不需要认识的人,最好不要去跟他打交道;求我们自己心定,这才是重要的事情。
- 七情五欲皆是烦恼。
- 遇好境界一欢喜,即是着魔;遇到不如意事,一起嗔心也是着魔。
- 嗔恚、贪爱是“烦恼”,染污了你的清净心,染污了你本有的智慧光明。
- 众生的烦恼太多了,佛的法门都是对治众生烦恼的。
- 没有“我执”,烦恼障就破了;没有“法执”,所知障就破了。
- 佛法教你断烦恼、破所知障;儒家教你格物致知,都是要你从内心当中生起正知正见。
- 功名富贵是烦恼的泉源。
- 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,刻意去求,是自寻烦恼。
- 争名争利是自寻烦恼;名利对修行人是大障碍。
- 患得患失、想控制一切人事物,是烦恼、是束缚。
- 无量无边的烦恼,都从“患得患失”来的。
- 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想得到,得到之后又怕丢掉,好苦!烦恼都从这里来的。
- “得失”完全是个妄想,不是真实的。得到的,到头来是一场空;失掉的,失掉也是空。
- 你没有得失心,你就没有烦恼,就得大自在。
- 有善恶、是非,就有苦乐忧喜舍,换句话说,无量无边的烦恼就从这里生起来了。
- 身有苦乐,心有忧喜,舍受,就是身没有感到有苦乐,心也没有觉得有忧喜,这个境界是好境界,但是它不能够长远的保持,所以舍受也是烦恼。
- 佛法里面所讲思惑与见惑,都是情,都是烦恼,这就是迷。
- 布施主要是破悭贪,如果布施真的把我们悭贪烦恼舍掉了,这是功夫,得到心地清凉自在。
- 改烦恼习气,首先要改的是改掉嗔恚,不再发脾气。常发脾气,感召的是地狱道的果报。
- 佛法是教我们了生死、出三界。
- 佛学顶多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看,与生死不相干,与断烦恼也不相干。
- 学佛那么多年,烦恼习气还是那么多,这不是佛法不灵,而是你没有道德教育的根。
- 修行与自性相应,烦恼自然轻。
- 迷惑的人分别执著,天天生烦恼;觉悟的人心地清净,天天生智慧。
- 佛说:烦恼是家、生死是家、三界是家;能出这个家,出家、在家的身份都无所谓。
- 佛门云:烦恼轻、智慧长。断了分别、执著的样子是:烦恼轻、智慧长。最明显的是,听经有悟处、读经能通达义理。
- 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是为了断烦恼;烦恼没有了,清净心就会现前,根本智就现前。
- 戒能断烦恼,定能断烦恼,慧能转烦恼为菩提。
- 赞叹比毁谤伤害人还要厉害,毁谤会叫人生烦恼,赞叹同样也叫人生烦恼。
- 大家对他一赞叹,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,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贡高我慢统统生起来了,他的道行不能再前进,只有往后退。
- 八万四千法门,每一个法门都是修一心不乱;功夫就是在伏烦恼、断烦恼、开智慧。
- 学佛,要从“放下”开始。先放下见思烦恼,再放下尘沙烦恼,最后放下根本无明。
- 我们在境界里面,才起一念分别执着,那就叫迷,那就叫做无明。无明继续不断往下发展,那就变成见思烦恼,那就得造业受报。
- 心一天比一天烦恼,就是业障增加;心一天比一天清净,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。
- 净土容易成就,在于“带业往生”,不需要断见思烦恼;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带业往生。
继续阅读《佛学是这样解释烦恼的》